发布日期:2025-06-27 21:20 点击次数:144
01JC病毒的核酸检测
JC病毒(John Cunningham virus,简称JCV)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人类多瘤病毒。它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大多数人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就感染了,通常是无症状感染。该传播方式尚未完全明确,但推测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如咳嗽、打喷嚏)或粪口途径(如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感染后,病毒会长期、甚至终生潜伏在人体的肾脏、骨髓、脾脏、可能还有扁桃体等其他部位。绝大多数健康人感染JC病毒后,终生携带但无症状。
JC病毒的致病性主要发生在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的人群中,当人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时,潜伏的JC病毒可能被重新激活导致疾病。
对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的人群进行监测
JC病毒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如艾滋病、器官移植后、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中可被激活,导致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例如,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是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致命性疾病,由于JC病毒能够感染并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少突胶质细胞,最终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该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部位,包括:身体一侧无力或瘫痪、视力障碍、言语困难、认知功能(如记忆、思考)下降、人格改变、协调障碍、感觉异常等。该病的临床症状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如果不及时干预,PML通常可在几个月内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
由于目前没有直接针对JC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核心是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移植患者的监测
器官移植受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身体排斥抑制的器官,这些药物会显著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T细胞功能),而T细胞是控制和清除潜伏的病毒(如JC病毒)的关键防线。例如肾移植患者中,JC病毒尿症较常见(约40%),提示存在JC病毒感染,若合并BK病毒感染,可能提示免疫抑制过度,需调整用药。
定期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JC病毒DNA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体内JC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潜在的PML风险,如果JC病毒DNA载量升高,提示发生PML的风险很高,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免疫状态、用药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在保证移植物功能的前提下,评估并可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在降低PML风险和维持移植物功能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02BK病毒的核酸检测
BK病毒(BK virus,简称BKV),与JC病毒同属一个家族,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人类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大多数人在儿童期(通常5岁前)就已感染BK病毒。 初次感染通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能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尿道炎),之后病毒会潜伏在泌尿系统(主要是肾脏和尿路上皮细胞)以及可能的其他组织中。它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通常不引起疾病,呈潜伏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时,病毒会被重新激活并可能引发疾病。
BK病毒是器官移植后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其致病性主要源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再激活,可导致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
肾移植术后监测
由于肾移植后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身体对新肾脏产生排斥反应,这些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抑制状态,此时潜伏的BK病毒就容易被重新激活并开始复制,感染并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这种损伤会导致炎症和疤痕组织形成,最终发展为BK病毒肾病(BKVAN),BKVAN是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血症(血液中检测到BK病毒DNA)是BKVAN发生的重要前兆和标志,持续高载量或载量不断升高提示疾病进展风险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不可逆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最终需要透析或再次移植。BKVAN的特点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病变晚期不可逆,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由于早期没有症状,定期进行尿液或血液中的BK病毒DNA监测是BKVAN早期发现的唯一途径。
由于目前缺乏高效低毒的特异性抗BK病毒药物,BKVAN治疗最主要的干预措施是谨慎地降低免疫抑制强度。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K病毒感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并发症,此时激活的BK病毒可导致膀胱粘膜炎症、出血和溃疡,引起严重的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路梗阻。在患者的尿中检出诱饵细胞及高BK病毒载量可确诊HC。当患者发生HC时,治疗的手段有限且效果不理想,因此预防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尿液或血液中的BK病毒DNA载量,可以在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就发现BK病毒的激活和复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加强水化利尿、使用抗病毒药物等等),降低HC的发生率。
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开展的
JC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BK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
可为临床提供
早期诊断、病情监测
及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检验项目适用人群
1器官移植(肾、造血干细胞等)受者;
2HIV/AIDS患者;
3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自身免疫病、肿瘤化疗)患者;
4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症状(如认知障碍、癫痫)的免疫缺陷患者。